你是否留意到了,今年的餐饮业可谓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其艰难程度甚至超过了去年,经营状况可谓是每况愈下。漫步于商场之中,不难发现,在用餐高峰时段,生意兴隆的餐饮店铺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店铺的桌椅上空空如也,顾客稀少。
仿佛民众在短时间内突然失去了消费欲望,这从近两年的电商双十一数据中也能窥见一斑。原本备受瞩目的双十一数据不再公布,曾经的创纪录成绩也成了过往云烟。
这又是为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数据太过惨淡。
最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显示,1至11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442723亿元,同比增长率仅为3.5%。
再来看北京和上海的数据,2024年1至11月,北京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65.9亿元,同比下降了2.8%。而上海市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了3.1%。
难道上海和北京的消费能力真的比不上其他二三线城市吗?难道其他城市的消费者购买力如此强劲,将全国消费水平拉高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深究,先来看看近期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取消公摊面积这一现象。
在房地产的江湖里,公摊面积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神秘角色”。购房者们常常为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需要花钱的部分而苦恼不已。
然而,如今的风向似乎有所改变,公摊面积的大面积取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国家早已开始布局,多个城市也纷纷响应,开启了新的篇章。
其实,公摊面积的存在由来已久,它就像房价背后的一条“尾巴”。
以前,购房者购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实际使用面积可能只有70、80平米,剩下的部分都被公摊“吃掉”了。像电梯间、楼梯间、走廊、物业用房等公共区域,都需要购房者来买单。
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公,毕竟花了很多钱,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居住空间。
国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旨在解决公摊面积问题。
早在几年前,国家就发布了新标准GB55031-2022《民用建筑通用规范》,该标准自2023年3月1日起实施。
这意味着,从3月1日起,房屋的建筑面积将从建筑物外轮廓设计完成面开始计算。
这些政策的背后,都蕴含着公摊面积改革的影子。多个城市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趋势,开始积极跟进。重庆率先在部分新楼盘试点取消公摊面积,按照套内面积进行销售。
据当地房地产市场数据显示,在试点楼盘推出后,购房者的关注度明显提高。虽然房价在换算成套内面积后看似有所上升,但实际的购房性价比却让很多人觉得更划算。
毕竟,他们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买到的居住面积是多少,不用再为那些模糊不清的公摊面积而纠结。
除了重庆,还有其他城市也在悄然行动。今年,广东肇庆、湖南省湘潭市都已经宣布取消公摊面积。12月12日,湖南衡阳市宣布取消公摊,12月17日,河北省张家口市也官宣,逐步推进“取消公摊”。
这一举措不仅让购房者的知情权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开发商更加注重房屋的实际使用空间设计,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从市场反应来看,公摊面积的取消无疑是受到广大购房者欢迎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取消公摊面积,认为这将使购房更加公平、透明。
而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长远发展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它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减少开发商利用公摊面积进行的一些不合理操作,推动房地产行业向更加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
当然,公摊面积的取消并非一蹴而就,还面临着一些技术和实际操作上的难题。比如,如何更加精准地测量套内面积和公摊面积,如何重新调整物业费用等相关费用的计算方式等等。
但无论如何,国家的提前布局和多个城市的积极跟进,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公摊面积改革的曙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购房者们将迎来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房地产市场,真正实现“明明白白买房,实实在在居住”的美好愿景。
编辑:陈华怡 校稿:赵晓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