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这个在房地产市场中始终是热议的焦点话题。在购房的过程中,公摊面积往往占据了购房面积的相当一部分,甚至有的情况下,公摊面积占据了购房面积的一半之多。对于中国购房者来说,公摊面积无疑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购置房产之前,购房者可能仅仅知道存在公摊面积这一概念。然而,一旦踏入售楼部,就会被置业顾问口中各式各样的“面积”概念搞得头晕目眩。在这种情况下,置业顾问往往利用高公摊面积的问题,让你感到困惑,从而对公摊面积的问题视而不见。为了避免被置业顾问误导,我们在购房前必须明确区分使用面积、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和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使用面积。这指的是室内我们实际能够使用的面积,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指我们家中铺设地板砖的面积。需要注意的是,一般阳台并不计入使用面积。使用面积加上室内的墙体面积,再加上阳台面积,就构成了建筑面积。
而公摊面积,则是指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公共门厅过道等公共区域所占的面积,这些都在分摊的范围内。
一般来说,33层的高层住宅的公摊面积大约在27%左右,8层到16层的小高层公摊面积大约在18%左右,7层以下的洋房公摊面积大约在14%左右。然而,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有的公摊面积偏低,有的偏高,甚至有极端的楼盘公摊面积高达50%,这对于购房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损失。
公摊面积并非越少越好。如果一个楼盘过分追求低公摊以吸引购房者,那么购房者需要注意了,过低的公摊往往是以牺牲公共设施为代价的,比如入户大厅狭小、电梯空间不足、楼道狭窄、消防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无疑会影响到住宅的品质。因此,“零公摊”或低公摊往往只是噱头。公摊面积越大,这样的公共设施就越完善,越能满足居住需求。
对于高层住宅来说,为什么公摊面积会那么大呢?这是因为高层住宅的住户众多,共用一个入户大厅,所以公摊面积相应增加。这是因为楼层越高,电梯、消防等公共设施的需求就越大,因此公摊面积也就越大,这是为了保障高层住宅的安全。
同一栋楼中,一梯一户、一梯两户和一梯三户的公摊面积是不同的,典式楼和板式楼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购房时,购房者应当向开发商索取公摊数据,合理规避风险。
实际上,小区公共设施的费用也是成本的一部分,开发商必然会将其计入房屋的总价之中。如果国家现在规定按室内面积销售,那么房价无疑会更加昂贵。
因此,对于购房者来说,目前我们还无法避免公摊面积这个问题。我们只能尽力去了解这个问题,确保在购房时公摊面积合理,使用面积足够即可。避免在购房后还不知道自己公摊面积的具体数值,等到几年后房子交付,准备装修时才发现房子太小,无法满足家人的居住需求,那就为时已晚。
请记得,了解这些知识,关注我的分享,以便在购房的道路上更加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