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房价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它无情地耗尽了年轻人的未来梦想与奋斗的活力。在各种途径努力凑齐首付,踏上购房之路时,售楼部里一个个陷阱接踵而至。今天,我们就深入探讨购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陷阱——公摊面积。
虽然大家对公摊面积并不陌生,但由于各个楼盘、各个房屋的公摊面积标准不尽相同,许多购房者对公摊面积的了解依旧模糊不清。特别是,当购房者向置业顾问询问公摊面积的具体数值时,他们往往选择避而不答。这是因为,他们害怕一旦说出真实情况,可能会吓跑客户。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置业顾问之所以不愿提及公摊面积,主要是因为公摊面积在购房成本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特别是在当前房价高涨的背景下,大多数购房者选择的都是高层小户型,这使得公摊面积占比更高。以一个89平方米的高层住宅为例,如果该住宅位于33层的高层,其公摊面积大约为27%,那么89平方米的公摊面积就有24平方米,室内实际使用面积只剩下65平方米。本来就是为了节省开支才选择了小户型,如今居住面积却大幅缩水,这怎能不让购房者心生不满呢?
那么,究竟什么是公摊面积?为什么会有公摊面积?不同类型的房屋公摊面积占比又是多少?这些问题,是每一位购房者在购房前都应该了解清楚的,否则在售楼部很容易被置业顾问误导。
公摊面积指的是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公共门厅过道等公共区域所占的面积。而使用面积,则是购房者真正能够使用的面积,也就是家中能够铺设地板的面积。
公摊面积占比会根据不同小区、不同楼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33层的高层住宅公摊面积约为27%,8层到16层的小高层公摊面积约为18%,而7层以下的洋房公摊面积约为14%。别墅则通常没有公摊面积,或者公摊面积在5%以下。虽然这是市场上大部分楼盘的情况,但也有一些例外,如以前的老小区没有公摊面积,或者一些开发商故意将公摊面积占比提高到50%以上。对于这类楼盘,购房者应尽量避免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公摊面积的存在,但也不能一味追求公摊面积越小越好。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公摊面积小,相应的配套设施也会较差,如入户大厅、电梯、消防楼梯等都会受到影响。然而,如果公摊面积过大,即使小区环境优美,居住面积小,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没有公摊面积该多好。事实上,小区的公共设施成本也包含在房屋建筑成本中。如果取消公摊面积,相应的房子单价也会有所提高。
既然国家目前没有取消公摊面积,购房者就只能接受这一现实。因此,在购房时,购房者一定要了解清楚公摊面积的问题,选择一个公摊面积合理、实际居住面积合适的房子。许多购房者对公摊面积缺乏了解,有时候买了房子几年后才发现自己买的面积远远小于预期。最后,收房时才发现房子比预想的要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