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至2022年这段时间里,对于众多购房者来说,房地产市场似乎成了一片亏损的海洋。尤其是2020年左右,当房价达到顶峰之际,那些在这一时期购房的人们,几乎都站在了高位,成为了亏损最为严重的群体之一。
曾经,有人以150万元的价格购置了一套房产,然而在短短5年时间里,这套房子的价值竟然缩水了60多万元。试想一下,普通人在一年内能赚取15万元已属不易,而这五年的房子贬值60多万元,简直就像四五年白干了一样。
如果当初没有选择购房,这笔钱用来享受生活、吃喝玩乐,恐怕会更加惬意。然而,这些想法都只是假设,因为我们谁都无法预知房价会下跌得如此猛烈。
近期,网络上充斥着许多购房亏损的案例,仿佛一场房产贬值的“寒流”席卷而来,让众多购房者都尝到了亏损的苦涩。而开发商这边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34599.95亿元,同比下降34.7%,尽管降幅较上月有所收窄,但依然令人震惊。
销售额的锐减直接导致了开发商拿地积极性的严重降低。在土地拍卖市场上,国央企的身影日益增多,而民营房企因资金压力等问题,纷纷选择退场观望。与此同时,地方城投公司也面临着债务高企的困境,它们大量拿地虽有托底之意,但也反映出房地产市场背后复杂的资金链问题。
这就如同一个原本热闹非凡的舞台,如今演员们逐渐散去,只剩下寥寥几个主角还在勉强支撑。
那么,十年后,一套价值150万的房子又将何去何从呢?如果是在小城市,这套房子很可能会面临严重的贬值,贬值幅度可能达到50%甚至更多。小城市人口流失严重,就业机会匮乏,经济活力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子的需求会越来越少,而供给却可能相对过剩。
例如,一些资源枯竭型的小城市,年轻人纷纷外出寻找发展机会,留下的空房子只能在岁月中逐渐失去价值。就像一艘在浅滩搁浅的船,难以再次起航。
而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情况则有所不同,它们的房子更有可能保值。一二线城市往往是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拥有强大的人口吸引力。源源不断的人才流入,带来了旺盛的住房需求。同时,这些城市的配套设施完善,教育、医疗资源丰富,城市的竞争力和活力能够支撑房价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就如同坚固的城堡,有着坚实的根基和强大的防御能力。
在这方面,王健林和马光远的看法不谋而合。他们都敏锐地察觉到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分化趋势,只有少数一二线城市的房子能够在岁月的浪潮中屹立不倒,保持其价值。
而其余大多数城市的房子,将会因为人口、经济等因素的制约,逐渐失去曾经的光环,变得不再那么值钱。这也给当下的购房者和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在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决策中,不能再盲目跟风,而要更加谨慎地考量城市的发展潜力、人口流动趋势等多方面因素。
否则,十年后,我们可能就会对着贬值的房子黯然神伤,感叹曾经错误的选择。毕竟,房地产市场的风向已经悄然改变,曾经的辉煌不再,新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