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之冷热,在个人房贷的发放上表现得尤为鲜明。
据4月8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在房贷发放的主力军——国有六大银行中,根据其2023年年报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末,这些银行的按揭贷款余额总计约为26万亿元,与上年末相比,减少了超过5000亿元。在这六大银行中,除了邮储银行,其余各家银行的按揭贷款余额均呈现同比减少的趋势。
具体数据显示,2023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38.17万亿元,同比下降了1.6%,这是自20年来个人住房贷款首次出现下降。这一现象无疑表明,相比上一年,个人房贷规模有了显著缩减。
这样的变化不仅直接揭示了过去一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态势,同时也会对后续购房者的信心产生影响,对房地产市场的恢复带来不利影响。
过去的数据显示,在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总资产中,约有70%是房产。个人房贷作为居民家庭的主要负债形式之一,其规模的缩减,代表了老百姓对房地产需求的调整,以及对高贷款利率的应对策略。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也就是说,老百姓的住房需求并不旺盛,同时,提前还房贷的现象也较为普遍。由于经济恢复缓慢,房贷利率较高,尽管政策多次调整,但提前还贷的现象依然难以改变。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个人房贷规模的大幅缩减,其原因有很多。
首先,房地产政策的调整。过去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而制定的限制政策,降低了房地产市场的过热需求,改变了老百姓的住房观念,不再过度追求高杠杆买房。尽管现在房地产政策在调整优化,但过去的惯性仍在发挥作用。
其次,银行收紧了房贷政策。银行在调整房贷政策时,也是配合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主要还是考虑自身的安全,虽然在市场下行背景下,这些政策在轻微调整,但并未改变根本。
多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有所减少,但投入力度并不减。这也说明了居民“提前还房贷”的意愿依旧强烈。2023年,存量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如期进行,房贷利率下调、存量按揭贷款重新定价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按揭贷款规模增长的压力和收益率下行的压力。
我想,老百姓可能从未有过这样的感受,在经济压力下,房贷给老百姓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眼看着房价缩水,更是无心体会,甚至真的无法按时还贷。
贷款规模减少,与房地产市场的热度密切相关。其中,炒房的人少了,因为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下,炒房确实没有了生存环境和土壤。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买房已经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收入和就业压力面前,生存是第一位的。没有贷款能力买房的人多了,即使有贷款能力买房的人也更加谨慎了。不买房或买不起房的人数绝对增加,也就自然把房贷规模拉下来了。
2024年可能会有所好转,存量房贷利率在去年底实现正式下调,今年提前还房贷的压力有所缓解。有银行表示,提前还房贷的情况有所减少,同时,今年3月份以来,该行住房按揭贷款,特别是二手房按揭贷款受理规模环比有所回升。
我还是那句话,并不是说真的没有购房需求了,需求依然很旺盛,但是问题出在想买的买不起,还有一部分买得起的也在观望着,希望房贷政策还要继续让利。
如今,虽然房贷利率下限不断下调,但实际上房贷利率依然较高,尤其是一线城市。一线城市房贷利率仍保持较高水平,尤其是北京、上海均处在全国最高水平。越是高能级城市,房贷利率越高。而未来指望楼市回暖引领的恰恰是这些高能级城市。
要想刺激住房需求,改善房贷规模降低的现状,就必须用更大的让利刺激,房贷利率等仍有降低的空间,特别是一线城市改善需求的刺激更有必要。现在很多人期待着一线城市限制政策继续打开,或许也只能寄希望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