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这个时代,房价的波动始终是公众热议的焦点话题。尤其是关于未来房价是否会继续攀升的问题,各方声音此起彼伏,各式各样的观点与预测层出不穷。我近期阅读了一篇深入的分析报告,其中一位专家大胆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房价将有可能达到现在的4至5倍!这一观点的提出,基于以下两个关键的支撑点:
首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广阔。回顾过去数十年,我国的城市化步伐迅猛,无数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诸如深圳这样的城市,便是由一个小渔村蜕变为今日的国际大都市,人口激增,城市规模亦随之扩张。这一现象,正是城市化的生动写照。
尽管我国的城市化已进入后半程,其速度可能会有所减缓,但联合国相关机构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有望达到70%,到2060年更是将达到80%。这意味着在未来的20年里,我们仍有10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根据过往经验,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便会产生至少1000万的新增城镇人口。因此,10个百分点将意味着1亿人的增长,这无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潜在购房者群体。
其次,楼市的刚需不会消亡,只会转变。以首都北京为例,每年都有大量高校毕业生及外来务工人员涌入,他们对住房的需求将持续存在。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宽敞舒适、高品质的住宅,这是人性的本能,也是我们常说的改善型需求。简言之,楼市的刚需不会消失,只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
更为关键的是,房产作为家庭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和保值的需求也将持续存在。众多家庭将房产视为财富的象征,即便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依然有人愿意投资房产,以期通过购房实现财富的保值与增值,这一点毋庸置疑。
正是基于以上两点,一些专家断言,到2030年,房价可能会升至现在的4至5倍。然而,我对此表示怀疑,大家是否也持有相同的疑问?我涉足房地产行业已有15年之久,在我看来,房价持续上涨的可能性极为渺茫,反而更有可能进入一个较长的调整期,在此期间,房价的稳步下跌将是大概率事件。原因有三:
首先,经济的不确定性愈发增强。当前,全球局势动荡不安,地区冲突频发,各国经济普遍不景气,我国也不例外。众多企业面临经营困境,大量员工失业或降薪,民众的购买力持续下降,这一现象已十分普遍。以房地产行业为例,近年来市场持续下行,从业人员的收入锐减,在这种背景下,他们无力承担高额的购房支出。
此外,由于经济前景不明朗,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模糊,投资房产的动力也在逐渐减弱。要知道,在过去多年里,房地产业的相关从业人员一直是楼市的先锋,他们不仅推动了市场的发展,还承担了大量的“去库存”任务。在收入不高、行情不佳的时期,消费自然会减少,这是可以预见的。更何况是购房这样的大额支出。
其次,住房总量已趋于饱和,新增购房需求潜力不足。根据住建部的数据,我国目前至少有6亿栋房屋,人均拥有量达到0.43栋,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41平方米,位居世界前列。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拥有率已高达96%,户均拥有1.5套,其中超过40%的家庭拥有2套以上住房。此外,数据显示,我国的房地产空置率高达21%,远超发达国家的5%至10%的正常水平。理论上,每5套房子中就有1套是空置的,这些空置房足以供2亿多人居住,而在三、四线城市,这一现象更为严重。
此外,《中国统计年鉴2024》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约为902万人,2024年上半年出生人口约为430万人,全年预计约为882万左右,甚至可能难以突破880万,出生率位居全球倒数第二。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的数据,2023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已达到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这意味着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住房总量已趋于饱和,未来的新增购房需求明显不足,在这种状况下,房价如何实现4至5倍的增长?
最后,炒房的风险日益凸显。房地产已告别昔日的辉煌,进入了所谓的“黑铁时代”。如今,房产的主要功能是为民众提供居住空间。随着房地产税的出台、房屋维护成本的上升、土地供应方式的变革以及住房金融模式的调整,房产的金融属性正在逐渐削弱,炒房的风险也随之增大。例如,上海试点房地产税,便让许多人感受到了房屋持有成本的上升,从而对炒房变得更加谨慎。
总之,房价的走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简单预测房价还能涨多少是没有说服力的,尤其是涨至4至5倍的预测,在我看来,纯属无稽之谈。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我们更应该理性看待房地产市场,摒弃投机心理,回归居住的本质。对此,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若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