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的回暖与否,这一问题如同海市蜃楼般难以捉摸。因为每个人的立场和视角都不尽相同,自然对市场冷暖的感受也就千差万别。有些人将去年作为参照,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相继落地和显现成效,楼市的确显现出一些回暖的苗头。
然而,也有人将过去的高峰时期作为对比,认为房地产市场再难回到那个高度,因此觉得楼市并未真正回暖。实际上,每个人的感受都是基于客观事实,只是他们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关于楼市回暖,谈何容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病去如抽丝,要想恢复正常,尚需巩固几个疗程。但当前,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市场都明显活跃起来,卖方尤为积极,买方则相对淡定。
中介和业主们忙碌起来,数据显示,二月份二手房在一二线城市的挂牌量大幅增加。广州挂牌量激增至13万套,北京突破10万套,上海超过8万套。而西安的挂牌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8万套!去年12月时挂牌量为13.8万套,上个月为16万套,3月初为17万套,如今已达18万套。可见,挂牌量持续攀升。
然而,成交量相对较低,炒房客利用“小阳春”的假象,悄悄抛房离场。二手房挂牌量激增,究竟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对于二手房挂牌量,不同人的解读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结果。确实,二手房挂牌量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老百姓对市场的判断也常常以此为依据。二手房挂牌数量的增多或减少,实际上反映了购房者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和信心。挂牌数量增加,意味着业主对市场前景看好,确切地说,是对短期内市场看好,但对长期市场并不看好。因此,业主们才想着抓住合适的机会把房子卖掉。
这类人大多是资金紧张或炒房客。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并不会过多关注这些。然而,市场中的任何一点变化,都可能被别有用心的炒房客所利用。
二手房挂牌量增加,无论如何都意味着政策利好促使业主急于挂牌,一方面是为了试探楼市的信号,另一方面也确实因为一些政策,如“带押过户”等支持政策,提升了市场的活跃度,部分改善型需求业主积极入市,导致挂牌量有所增加。
事实上,部分业主对未来楼市的长期预期并不看好,这也是挂牌量增加的原因之一。然而,挂牌量并不能完全作为判断楼市冷暖的依据,因为只有挂牌量,没有形成交易,才能真正反映市场的冷暖。
只有当购房者的信心恢复,再配合楼市的政策支持,市场才有望回归正常交易水平。购房者是楼市回暖的关键,他们的信心恢复才是最有力的,中介和业主的带节奏虽有一定作用,但无法起到根本作用。
看着激增的二手房挂牌量,再看看成交有限的成交量,这背后透露出炒房客正在悄悄抛房出局,而需求严重萎缩。
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深入人心背景下,房价难有大涨大跌之势,炒房者也看清了未来楼市很难靠短期炒作获利,因此匆匆卖房。
但需要提醒的是,对于一些淡定的业主来说,或许更应该抓住机会,否则可能错过好卖时机。事实上,这样的机会很难得,即使将来楼市回暖,房价大涨的可能性也不大。
因此,我们不能被表面的数据所迷惑,挂牌量只是现象,表明了楼市的活跃度或预期,但成交量才能反映真正的购买力情况。
实际上,真正好地段的房子占比并不大,但业主似乎盲目乐观,他们的不理性却让本就理性的购房者更加理性。
对于当前楼市所处的情况,3月22日,经济日报以《夯实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基础》为题进行了楼市定调。文章认为,随着春天的脚步,房地产市场也传出阵阵暖意。不少人用“小阳春”概括当前市场形势。但应看到,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平稳健康发展的根基有待进一步夯实。
当前的企稳复苏态势来之不易,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回升,是牢牢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的企稳回升。对于借助所谓的楼市“小阳春”炒作的人,经济日报表示,个别心存侥幸的购房人在看到房地产市场出现企稳态势后,又在寻找投机炒作的机会,试图通过贷款,甚至是低首付“加杠杆”买房。
因为“房住不炒”不是一句口号,是坚持不动摇的根本遵循,也是指导我们住房消费行为的一条基本准则。
既警告了炒房者,也提醒了普通购房者,如果是刚需和改善等合理住房需求,或许是买房的好时机,但不要盲目被带节奏,成果来之不易,楼市回暖仍需要政策和市场巩固。
可以说,市场的表现正呈现出对刚需和改善等自住需求者以及业主们的友好,而对投机炒房的劝退。所以,是否抛售,看你的实际情况,不用劝也不用批评,房地产市场自然会对这些人进行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