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房地产市场是否回暖的话题,官方的立场已经清晰地传达出来。然而,在众多解读中,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房地产市场的表现以及国家对房地产的立场,从而准确把握未来房地产的发展趋势和当前的市场状况。
在4月10日的一次调研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明确指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承载着两大支柱产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其中,建筑业2022年的增加值占GDP的6.9%,房地产业则占6.1%,两者合计占据了13%的经济份额。稳定这两大支柱产业,对于保持经济大盘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自觉承担起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使命和责任。
这段话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其背后所蕴含的信息,远非表面所呈现的那般简单。针对住建部对房地产业的表态,公众的反应大致分为两种极端。
一方面,有人听到如此高的评价,便误以为房地产将迎来新的起飞,兴奋之情难以抑制,甚至近乎支持“炒房”。另一方面,也有人从相反的角度看待,认为国家如此强调房地产业,恰恰说明楼市存在问题,需要通过这种措辞来刺激市场。
实际上,这两种观点都过于片面和偏激。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房地产的地位呢?
正如“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所表明的,无论是否提及,这一理念都始终如一,不会动摇。至于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也不是通过提及与否来确认的,而是其自身客观地位所决定的。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中,对于支柱地位这一概念提及较少。然而,近两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下行趋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去年,官方开始重新强调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背后的深意不言而喻。此次住建部的表态,更是为房地产行业注入了新的信心。
住建部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承载着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两大支柱产业,两者紧密相连。它们共同占据了13%的经济贡献率。
不难理解,无论是建筑业还是房地产业,都与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玻璃、化工材料、家具家居、装修等行业直接相关,对大量工人就业产生着影响。这一地位不会因为强调与否而改变。
然而,从支柱到顶梁柱的表述,释放出明显的信号:要充分发挥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自觉承担起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使命和责任。这足以说明房地产业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方面的重要作用。
这也意味着,稳定依然是未来楼市的主旋律。虽然出台了各种利好政策,但房地产不会重走老路。否则,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6.9%和6.1%的数字加起来,正是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贡献率。据了解,房地产行业带动了500个行业、2000多个专业,覆盖面非常广泛。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了20年,打造了一条绵长的产业链、供应链,带动的上下游产业众多。
此前,住建部也公布了一组数据: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信贷的40%,相关收入占地方综合财力的50%,居民财富的60%集中在住房上。房地产行业牵一发而动全身,要稳定房地产行业,就必须坚持精准施策,一城一策,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振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些都是房地产行业所拥有的天然地位,而非人为赋予。因此,再次强调这些,其实是为了稳定经济大盘,而非为房地产大涨创造机会。
事实上,房地产行业确实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转变。4月12日至13日,央行也表态,中国经济正在企稳回升,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
这与住建部的表态相互印证,市场有所好转,看到了希望,但仍未达到预期。房地产回暖的基础仍不稳固,主要还是购房者端即需求端有待发力。
4月5日,经济日报在《房地产仍是“大行业”“好行业”》一文中指出,房地产行业仍然是“大、好”行业。尽管行业规模较过去相对缩小,全年营业额仍能超过10万亿元,市场规模足够大。此外,城镇化进程仍在加速推进,进城居民的刚需需要得到较好满足,同时改善性需求也将越来越多。
总之,我们不能被当前的困难吓倒,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尽管我们正在走出最困难的时期,经济和房地产行业都在好转,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我们既不能悲观,也不能盲目乐观,因为“房住不炒”的定位不会改变。
因此,我们都知道住房需求依然强劲,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的基数很大。但是,如何让他们出手,随着经济的恢复,肯定会有的。大量出手还需依靠更多政策支持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