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获得楼市调控的自主权,广州、苏州、上海等城市积极响应,推出了超预期的楼市调控政策。这一政策对于房企而言,无疑是一份开年大礼。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相继出炉,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在全国范围内,多个城市陆续发布了首批房地产项目融资“白名单”。据官方透露,截至1月底,已有26个省份的170个城市建立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并提出了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涉及房地产项目总数达到3218个。
实际上,这个数字还在迅速增长。据新京报不完全统计,2024年1月30日至2月4日,11个省市发布首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累计涉及1775个项目,总融资需求已超过3700亿元。其中,84%的项目由民营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开发。
各大房企纷纷发布各大城市的白名单,或是各大城市的白名单,项目数量难以统计。不过,我们可以关注一下头部房企的白名单情况。包括雅居乐、碧桂园、旭辉集团、世茂集团、融创、绿地集团、中南建设、中国奥园、金科股份、远洋集团、龙湖集团等在内的诸多房企均在列。
2月2日,雅居乐宣布,公司已有涉及河南、湖北、四川、山东、重庆等地的30多个项目被明确纳入“白名单”。
2月4日,世茂集团宣布,在试点城市申报的40个房地产项目中,有16个项目成功入围“白名单”,主要分布在广东、湖北、重庆、江苏、天津、辽宁和山东等省市。
2月4日,金科股份在重庆首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中申报了符合要求的项目,已有超过20个项目成功入围。
2月4日,远洋集团有近20个项目入选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西安、成都、武汉、厦门等城市。
2月4日,旭辉集团确认已有18个项目获批进入融资支持“白名单”,主要分布在重庆、昆明、北京、天津、太原、武汉、洛阳、温州、南宁等城市。
2月5日,融创已有超过90个项目入围第一批“白名单”,包括北京、天津、成都、重庆、郑州、沈阳、青岛、武汉、昆明、西安、太原、西双版纳等20个城市都已落地。
尽管还有许多房企项目未提及,但已公布的3000多个白名单项目数量足以看出,白名单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至少也有数千个项目白名单。
那么,“白名单”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它指的是房企融资协调机制根据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情况及项目开发企业资质、信用、财务等情况筛选确定支持对象,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
实际上,白名单主要是针对一些出险房企,因为集团债务问题受到牵连,导致项目无法顺利进行。列入白名单后,这些项目将向本行政区域内商业银行推送,满足房地产项目和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从而缓解资金压力,确保保交楼顺利推进。
对于房企来说,白名单的出炉意味着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对后续经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整个楼市信心的恢复也是积极的影响。无疑,这是一份利好政策,一旦相关项目成功获得融资,房企的流动性将得到很好的改善。
然而,我们也要理性看待白名单的意义。首先,救项目并非救房企。过去曾多次强调,保交楼、保民生才是主要目标。其次,白名单只是输血而非造血。虽然白名单对象从房企到项目的转变,可以让融资更加精准地对房地产项目进行“输血”,但要知道这种输血只能管得了一时,若后续房地产市场无法实现较大的起色,就无法实现造血功能。对于房企来说,债务问题依然存在。此外,白名单只是敲门砖。尽管现在被列入白名单,但银行是否贷款还需另当别论。银行贷款还需关注抵压物和还款来源,有优质资产才能贷到款。因此,白名单并非房企已经得到救助。
最后,白名单过多会稀释其作用。如果白名单过多,可能会被有风险的项目拖累,同时也会导致人人都是白名单,从而弱化和稀释白名单的积极作用。
希望各大房企能够充分利用这个机会,用自己的诚意和实力给市场树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