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多重效应的叠加作用,我国楼市呈现出一定的回暖态势,所谓“小阳春”的词汇也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这一现象与部分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政策松绑的举措有着密切的关联。然而,楼市能否真正迎来“小阳春”,或者在小阳春之后能否走向复苏,这仍然是一个有待观察的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对此过早下结论还为时尚早。尽管各地政策的效果正在逐渐显现,市场看房热度明显上升,但成交量的持续性问题还需进一步观察,特别是需要关注3月和4月的数据。无论如何,市场的哪怕是一点点变化,对市场信心的提振都是有益的。
近期,社科院专家倪鹏飞在长白山论坛上指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与过去20年高速增长后的饱和状态有关,市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过剩。未来,无论是人口还是收入等方面的变化都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调整。
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大家都能理解,这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但是,何时才能结束调整呢?对此,倪鹏飞认为,只有房地产市场走完三个阶段,才可能谈及楼市的复苏。
那么,这三个阶段是什么呢?第一,一手房增量下降主导期;第二,二手房过剩存量消化的主导期;第三,一手房存量消化的主导期。只有完成这三个阶段,房地产市场才可能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和复苏期。
那么,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哪一阶段呢?
在倪鹏飞看来,以往楼市调整只需经历新房增量和存量下降,并未经历二手房过剩阶段,调整就能结束。但如今,二手房市场同样存在存量过剩的问题,而新房市场不仅有政策限制,还存在一些风险因素,导致需求无法跟上。
因此,倪鹏飞预测,此轮调整应首先进入二手房市场。在2023年二手房市场基本明朗之后,一手房存量消化才能进入主导期。
倪鹏飞的预测是否准确尚不得而知,但从宏观趋势来看,我认为这样的逻辑确实存在。如今,房企的大洗牌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市场的调整自然会影响到新房市场的增量。越是如此,购房者越是担心不能按时按质交楼,会选择不买房,哪怕买房也会选择更为安全的二手房市场。
这将对二手房过剩存量的消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这意味着房地产已经到了二手房消化库存的时候,那么调整的情况如何呢?其实,2023年,二手房市场的调整还是比较明显的。
由于新房价格限制较多,二手房价格调整更大。70个大中城市的二手房价格全部低于一年前,降幅前三的城市分别是徐州、厦门和南京,分别下降9%、7.9%和7.4%。如果单独拿出个别项目,跌幅更大,跌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不在少数。
尽管如此,二手房价格已经跌到位了吗?
不久前,倪鹏飞也曾表示,房地产的大幅调整是过去超速增长的回归。过去超速增长导致城镇存量二手商品房明显过剩,而中国房地产增量和价格调整还未结束。尽管一些城市的一些区位已经下降了30%甚至更多,但总体上尤其是新房价格还没有调整到位。
此前,经济学家高善文的话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他表示,二手房价格修正已完成,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尽快恢复一手房市场功能。如果2024年能像二手房一样,新房市场继续向下调整至一个合理的区间,那么楼市调整过程基本就能结束,交易量就会重新回升。
然而,问题在于,买涨不买的逻辑仍然在发挥作用。尽管他们也知道降价可能会换来成交量的上涨,但有时候还必须保持观望的态度。如果价格不降,市场就会一直僵持着。一方面,买不起的人仍然买不起;另一方面,即使买得起的人也不敢轻易购买。事实上,有钱人也在观察着没钱人,都在担心将来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