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的春风似乎真的吹到了,开发商们信心满满,二手房业主们也精神一振。夜幕低垂,开发商们争相涨价,而二手房业主们则纷纷效仿,有的甚至不惜撕毁合同,只为了抓住这波涨价的机遇。
进入8月底,一系列房地产政策的调整和优化,尤其是北京和上海等地的政策变动,犹如一声春雷,揭开了这一轮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序幕。然而,这样的繁荣能够持续多久,仍需我们持续关注和观察。
伴随着楼市的回暖,一些陷入困境的房企债务重组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销售数据明显回暖,企业的经营现金流也得到了改善。这使得港股市场上的房地产股或许将迎来一轮估值重构的机遇。
据《中国房地产报》报道,在楼市利好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地产股开始迎来“狂欢”。9月6日早上开盘,港股市场内的房地产股板块表现出色,午后涨幅更是持续飙升,最高涨幅达到了210%。板块内超过30只股票的涨幅超过了10%。
目前,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那么我们该如何客观、冷静地看待这些变化呢?
我们先不谈别人的看法,有些业主已经按捺不住了。根据《财经》杂志的报道,不少二手房业主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有些人甚至不惜深夜打电话给中介毁约。“业主直接告诉我,我觉得政策应该继续放宽,这套房子我原价卖出去就已经很满意了,你还想让我降价?”一位北京的中介如此说道,“这就是变相想要涨价。”还有中介表示,新政出台的当晚,就有业主支付了2万元违约金,直接宣布不卖了。
很明显,这是新政带来的影响让业主们改变了主意。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但任何一个政策的颁布,都会对在途交易产生影响。这在中介合同中都有明确规定,按照规矩行事即可。例如,前面提到的那位业主支付了2万元违约金,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接受了相应的处罚,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这是无可厚非的。
尽管我个人对这种变脸的行为感到不齿,但这最多只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在这个包容的社会里,这甚至都不算什么大事。这种行为不会对个人征信造成直接影响。个人征信记录并不会因为房产交易中的毁约行为而受损,除非在交易过程中涉及到贷款、信用卡等借贷行为,并且出现了逾期还款等情况。
因此,我们无需过度担心业主的征信问题,按照合同行事即可。如果购房者觉得吃了亏,也只能忍了。但也要提醒大家,虽然毁约行为不会直接影响征信,但它可能会影响个人在中介和购房者心目中的印象。
业主和购房者或许没有太多经验,但中介们却已经历过这些场面,最好提前向大家提醒。保持沟通和合作,共同维护市场的稳定和信誉。
至于你的毁约行为,是好是坏,这个问题很难一概而论。对于大城市中的优质房产,毁约可能会带来更高的成交价格,对你来说可能是值得的。但请不要盲目跟风,一见到利好就想要毁约,认为自己在亏。这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对于那些房产难以出售的朋友,利用利好时机尽快处理掉房产才是明智之举。
特别是那些急需用钱的人,卖掉房产是明智的选择。别以为房地产市场会回到过去的大涨时代,那是无法重现的。现在的政策目标是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对于自住购房者,如果不是特别急需用钱,就没有必要盲目跟风。当然,如果你手里有多套房产,成交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顺畅,租房的价格也不理想,甚至不如房贷,那么就更没有必要留着了,尽早出售为妙。
对于想要卖一买一的改善型购房者来说,他们可能会感到最为纠结,一方面想要以高价卖出,另一方面又想以低价买入。在这种情况下,同一时间做出决定并不合适。我的建议是,不必过于纠结一时的得失,能卖就尽快卖出,因为还不知道市场是否会顺利。
因为如果改善型购房者一直纠结,刚需购房者也就难以进入市场。现在市场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是改善型购房者,他们需要卖掉手中的二手房来获取资金,而他们的买家大都是刚需。如果大家都想要最好的结果,这个循环就无法启动,市场僵持对任何一方都不利。
最后,我们听听9月6日《人民日报》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在《房地产政策适时调整优化》一文中,《人民日报》指出,新政为市场预期打开了窗口,短期内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将集中入市,年底前市场交易量可能会有明显增长。然而,从整体来看,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且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较大,我们需要以更加理性的心态看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既要保持信心,也要有耐心。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我认为,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尽可能冷静、客观地认识当前的形势。房地产市场的大周期是利空,但短期受到政策影响又是利好。只有随着经济的稳步恢复,房地产需求才能跟上。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缓慢,但我们对未来房地产新动能的启动也要保持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