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置业并非仅仅是春节期间特有的词汇,尽管每逢新春佳节,这个话题总会成为热点。今年的春节也不例外,全国各地纷纷推出了购房补贴活动,其中大部分集中于三、四线城市,密集地推出了各式各样的购房优惠措施。
这种现象与各地紧紧抓住春节返乡置业的高峰期,以及迫切提振楼市的愿望密不可分。返乡置业无疑是一个持续性的话题,它代表了从大城市向小城市的人口流动过程,并且与城镇化进程紧密相连。这不禁让我们思考,一边是如火如荼的城镇化建设,一边是充满活力的乡村振兴,两者都以农民为共同主体,都成为我们争取的对象。
一边是农民渴望进城的呼声,一边是农村年轻人才的流失问题,同时我们还面临着人口减少的挑战,这些人都在被争夺,因此,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在表面上看似矛盾,我们该如何妥善处理这种矛盾呢?
实际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普遍的认知,但究竟哪里是高处,哪里是低处呢?年轻人向往大城市的追求似乎容易理解,而年轻人回到乡村,为家乡贡献自己的知识也是人之常情。这两种趋势看似矛盾,实则并存。
先来看我们的现状,许多农村年轻人涌入城市,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努力工作,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而不断拼搏。等他们有所成就,一般都会在城市定居,只要有能力,也会选择在城市购房。无论是否买得起房,年轻人都不愿意回到农村。
此前,也有专家提出过这样的建议。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铭在一段视频中表示,不建议现在的年轻人花费几十万回农村建造房屋,因为这样的房屋往往闲置不用。他的理由很简单,他认为乡村房屋不具备保值增值的能力,将来也不容易卖出。而城市拥有更优越的资源,如教育和医疗等。
然而,农民的想法未必与教授一致。大学教授的观点是否能代表农民的想法呢?显然不能。我个人认为,专家的建议仅供参考,农民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在城市扎根困难,购房更是难上加难,不是他们不想进城,而是根本融不进去。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根本不觉得城市生活好,尤其是现在。
因此,在城镇化道路上,我们并不会一帆风顺,尤其是在不尊重农民意愿的情况下推进城镇化。乡村振兴同样不易,因为如果无法妥善解决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矛盾,那么两者都可能陷入困境。
实际上,我认为,过去两者本是统一的,只是被人为地偏废了,只强调城镇化而忽视了乡村振兴。如今,我们又开始重视乡村振兴,但绝对不是停止城镇化。
事实上,无论是城镇化还是乡村振兴,都是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都是以人为本、以农为本。因为农民是主体。本质上,两者是相通的,是一致的。我们要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然而,两者之间也存在矛盾,需要人性化处理。例如,城镇化强调的是资源要素向城镇集中和流动,而乡村振兴则是资源向乡村流动。如果我们不能找到两者之间的本质,可能会误认为它们是矛盾、冲突的。
我认为,城市和乡村是统一的,只是形态不同。本应为不同的人提供更多选择,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新型城镇化不是把人赶进城里就算完成了,更不是让他们进城购房做贡献,而是要赋予他们更多的权益,本质上是实现共同富裕。
一方面,新型城镇化要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市场需求等公共服务,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要为新型城镇化提供要素资源、产业支撑和生态保障,让城镇化更具人本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