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当下,诸多问题逐渐暴露无遗,犹如潮水退去,方才知晓谁在裸泳。房地产市场的转变,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这是一段我们必须经历的历程。国家曾多次明确指出,楼市的调整是正常且积极的。
面对市场的调整,我们本应保持理性,然而,由于大家未曾经历过如此调整,许多人情绪波动,甚至产生了一种想要跳墙的冲动。
在房价下跌的背景下,无论是购房者、业主、中介还是开发商,甚至是地方政府等房地产相关参与者,他们之间的矛盾似乎被无限放大,越急躁,矛盾似乎就越难以调和。
购房者虽然焦急,但与其他参与者相比,他们显得相对理性。因为他们明白,没有购房者,市场就无法正常循环。然而,这种认知使得购房者更加淡定,他们在焦急地等待着更好的机会。
中介则是最为焦虑的一方。房价的涨跌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当房子交易时,他们才有机会获利。然而,如今市场陷入僵局,中介的焦虑情绪尤为明显。有的业主甚至表示,频繁受到中介的“PUA”,认为应该降价出售,因为市场现状如此,如果不降价,房子可能就卖不出去。
中介迫使业主降价200万元出售房产的情况在网络上屡见不鲜。在业主看来,这种降价行为毫无道理;而在中介眼中,则认为业主没有认清形势。实际上,当前楼市的“堰塞湖”正是买卖双方内心的“堰塞湖”,卖家不愿降价,买家则认为市场还会继续下跌,加上政策支持不充分,对峙局面就此形成。
我并不否认降价的必要性,因为过去市场火爆时,房价也曾大幅上涨。那么,现在为何就不能降价呢?然而,一旦房价上涨,再降价就变得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中介更了解市场,因为他们是前线参与者。因此,指导业主合理调价是无可厚非的。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矛盾愈发尖锐,甚至演变成极端的炒作。
许多中介和自媒体开始炒作各类房价下跌的消息,如北京望京“某神盘”降价332万元、东南三环十里河一小区每平方米跌至3.6万元、南三环某项目砸盘单价降至每平方米3.7万元等。
事实上,我并不喜欢当前的环境。在网络上,人们都在推销商品,即使你想看一些内容,也几乎都是与推销有关,只是包装得更高级一些。虽然我不喜欢这种环境,但我还是佩服他们的能力。
房地产行业也是如此。过去,媒体人抢了中介的生意,如今中介又反过来抢了媒体的生意。我无法判断这是好是坏,但这是一个趋势。然而,结果是没有人专业。怎么办?只能通过走歪路来吸引眼球。
在我看来,过去那些炒作房价大涨的中介,如今又掉头炒作房价大跌,他们其实是一群人,专门通过博眼球来获取关注。
当然,我们再看另一头,也是乱七八糟的。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业主联合起来维护房价的新闻。此前,南京有业主联合起来呼吁:“未来不要再被中介和客户拿捏了,房价要控制在自己手里。”他们还称要“坚守一个原则:亏本不卖!远离垃圾中介和垃圾客户!”
对于这种建议,我非常支持。比如,我们不能被中介拿捏,自己要做到心里有数。但是,亏本不卖并不是你说了算的,市场才是决定者。而且,并不是人家不买你的高价房就是垃圾客户。这种素质真的让人难以反驳。
全乱了套了,这是怎么形成的?是谁造成的?这不是一天两天了。
因此,我经常得罪人,因为我谁都不偏向。对于卖房子的人,我看不惯,就会说。房价下跌了,他们就不开心了。当然,对于中介的炒作,我更要说。大家是平等的,自然也可以来说我。所以,我两边都不讨好。
在这个时候,购房者成了上帝,他们有权不买,你也有权不卖,就这样僵持着。
现在的问题是缺少一种标准来衡量,因为站在谁的角度都有道理。你说乱不乱?
4月5日,央视新闻报道,对于“深圳房价下跌40%”的消息回应称,总体来说,价格确实有所下降,但并没有网传那么夸张,大幅降价的只属于个例。
文章还表示,当前关于房地产的传言,除了一部分是发布者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为之,还有一些是从业人员为了推动交易而凭空捏造出来的。针对这些问题,近日一些地方陆续启动了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
此前,北京日报也发表过文章《别用特例唱衰北京楼市》,表示一批房产自媒体看到利好政策就鼓吹“房价暴涨”,看到房价下降就鼓吹“暴跌”。用特例当行情,并不客观,过度炒作会误导购房人,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有人看到一点点利好,就能把房价炒上天,当有一点点政策收紧,又开始担忧起来,认为楼市要完了。不管唱涨唱衰,其实都是不负责任的,都是拿个案当普遍,拿片面当全面,购房者更要擦亮眼睛,不被这种舆论所误导。
中介本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行业,他们应该凭借自己的专业赢得客户信任,帮助需求方匹配最适合的需求,而不是靠所谓的信息差去忽悠别人。他们就不能好好地卖房子吗?现在应该好好整顿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