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对购房的热衷,其背后深藏的原因,实则根植于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我看来,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过去数年间,房价持续攀升的现象,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一种买房即能获利的普遍认知。房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早已不言而喻。
当人们的目光聚焦于房产之上,无论其动机还是结果,都昭示着普通民众与房产之间的紧密联系。你越是关注,它的价值便愈发凸显。加之以往投资渠道的单一,除了购房,似乎别无他途,因此房产成为了我们难以承受之重。
时至今日,尽管呼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入市的声音不断,尽管政策利好如潮水般涌来,但效果似乎并未达到预期。幸运的是,政策并未鼓励炒房,坚守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基本定位。
我们支持合理的住房需求,但楼市的复苏步伐可能比我们预想的要缓慢得多。我认为,这亦是值得的,至少能够打破人们的传统思维,否则,一旦陷入其中,恐怕难以自拔。
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当前房地产市场的问题,避免重蹈覆辙,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迫切需求。
3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论坛上指出,房地产在民生、城市化进程、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他也认为,房地产的本质是住宅,是消费品,百姓不应将其视为资产池中最关键的资产进行投资。据吴晓求所言,老百姓70%的资产集中在房地产上,这一比例令人深思。
“70%”这一数字令人咋舌。不久前,住建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居民财富的60%集中在住房上。这足以说明,我们的资产配置存在严重的不合理。许多老百姓甚至认为这一比例远超70%,有的甚至觉得超过了100%。
因为,如今一套房子的背后,往往凝结了家庭几代人的心血,甚至透支了未来30年的收入。人们将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于房子之上,可以说,房子对老百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房子的确重要,正如之前所述,60%或70%的比例足以说明房子的重要性。因为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因此,我们常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房地产市场不能出现大问题。
然而,过去的不当做法,如今却需要我们来承担后果。
由于过去房产被视为赚钱的工具,购房成为了许多人致富的捷径。那时,尚未有“房住不炒”的说法,可以说,全民炒房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体现,即使是刚需购房者,也普遍抱着炒房的心态。谁不希望自己的房子能增值呢?
然而,这正是问题所在。当老百姓的资产都绑定在房产上时,房价还能降得下来吗?有人敢降吗?事实也证明,这么多年来,哪里有敢于公开降价的现象呢?想想也令人啼笑皆非。房子既是消费品,也是商品,既可以居住,也可以投资,为何只能涨不能跌呢?
因为,大家都绑在了一起,这条船只能向前划。尽管明知未来可能面临困境,但只能着眼于当下,这就导致了如今房地产市场的尴尬境地。
既然房地产如此重要,我们就绝不能容忍其出现问题,而要确保其实现平稳着陆、软着陆。既然房地产如此重要,我们就绝不能再走过去的路,重蹈覆辙,导致积重难返,愈发尴尬。
在我看来,楼市回暖固然重要,但也不必过于担忧其缓慢的步伐。在楼市冷静期,我们更应该进行反思,反思走过的路,反思犯过的错,这样才能走好今后的路。
吴晓求表示,政策的大幅度摇摆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将房地产金融化,买房卖房,反映出我们的经济体系相对落后,未能为居民提供满意的金融产品,也让许多有刚需的人得不到满足。这也是我之前提到的投资渠道狭窄问题。
吴晓求还特别强调,购房带来了巨大的问题,不要以为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一计算房地产市值就有多少,其实那只是虚假的财富,所谓的纸面财富。
这些年,我们沉溺于纸面财富之中,过于投入,而忘记了我们作为实体中的人。当大家都把钱投到房地产上时,那就意味着没有钱去做其他事情了。如果有钱的人都把钱投在房地产上,经济可能会出现大问题,不仅房价大幅上涨,租金及购房成本也让老百姓难以承受。
因此,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正在采取补救措施,我们绝不会继续走过度依赖房地产的老路。
现阶段,扩大内需是拉动经济恢复的关键,而住房消费将是重要的抓手。住房是最大的内需,也是最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是稳增长、扩内需、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领域。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老百姓并非不想买房,而是真的买不起。买了房,也就意味着不能做其他事情了。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为什么买不起房。
吴晓求表示,有钱才能投资,如果连生活都无法保证,如何投资?或者即使有一点钱,也不会产生投资欲望。要降低房价,关键是要让老百姓有其他地方可以消费。如果60%的资产没有被绑在房子上,他们自然会主动消费。
我认为,这是非常有道理的。既要打破过去的观念,更要在如何让老百姓敢于消费上下功夫。降低房价才是最大的实惠,开发商通过一定幅度的让利就能抢占市场先机。你们说,老百姓真的不希望房价降低吗?如果他们还有余钱,他们还能买什么来拉动消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