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辟谣评剧相声疑云,揭秘原版演法真谛!》

在当今曲艺舞台上,郭德纲携手曾昭娟院长等艺术家倾情演绎的评剧《打狗劝夫》受到了热烈欢迎,这无疑为评剧界带来了极大的喜悦。然而,这里所说的“大火”,特指评剧本身,而非与相声相较。对于评剧而言,这无疑是一大幸事。尽管评剧的唱腔优劣各异,观众自有公论,但最为欠缺的,正是能够吸引观众走进剧场的人物。而如今,拥有如此强大号召力的,唯有郭德纲一人。

无论观众是出于何种原因而来,最终看到的都是评剧,而非相声。这一点,已经足够。有人认为,是郭德纲将相声元素融入评剧,使其更加精彩。我不否认郭德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然而,他在接受采访时已经明确指出,《打狗劝夫》本就具有喜剧色彩,并非他所创作,而是传统演出方式。栾云平在主持开场时也有所说明,这无疑是对那些不明真相的人的一个回应,体现出了他的责任心。

因此,我们不应轻易地说评剧被毁了,或者说演成了相声剧。我们平日里所见的评剧演出中,也有现场即兴发挥的情况,这是评剧或戏曲的一种特色。评剧理应回归这些传统元素,正如赵丽蓉老师所说,她曾是彩旦丑行,可以现场抓哏及互动,这无疑增加了演出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也考验了演员的演技,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活跃了现场气氛。而且,每场演出都有所不同,各具特色。

郭德纲在剧中扮演的是丑角,即小花脸行当,北京、天津等地都是如此。而东北某个版本的则是穷生,一本正经,不太引人注目。因此,他承担了整场演出的笑料和包袱。

总体来说,郭德纲的演出基本尊重了原版,虽然他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甚至有些地方会有临场发挥,但大部分台词还是遵循原设计。他并非刻意加入相声元素,而是原剧本身就具有幽默感,加之郭德纲的个性加持,使得喜剧效果更加突出。不排除有些细节是郭德纲自己原创,这也是很正常的。即使是专业演员,也会有所创新。

评剧演员必须拥有吸引观众的元素,出其不意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以新凤霞为例,如果她当时规规矩矩、安分守己,就不会有后来的新派大师。

至于郭德纲的唱法,与现在的评剧有所不同。他运用了许多老评剧的唱法,板式相对简单,如二六板,还有许多唱段是西路评剧,音调高亢。这个剧种可以说已经失传,但也被融入了东路评剧中,成为了现在的评剧。在北京的中国评剧院演出时,有时戏中会穿插几句西路评剧。郭德纲的唱功深厚,尤其是吐字清晰,字字入耳,这是其他演员难以比拟的。当然,这也与他唱腔板式简单有关,使得听起来更加清晰。有人说郭德纲唱得像梆子,但事实上,评剧与梆子有着渊源,最早还被称为平腔梆子戏。而且,评剧与二人转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源自莲花落,在东北地区相互影响。

关于评剧的特点,有网友提出评剧听起来鼻音较重,但实际上这是评剧的一大特色,严格意义上并非真正的鼻音重,而是鼻腔共鸣。听听小白玉霜、新凤霞等人的演唱,鼻音的使用恰到好处,音色优美。

还有网友质疑郭德纲在侧幕条拍摄到的演唱片段中,字幕显示有提词器。我想说的是,那并非提词器,也不是给演员看的,而是供现场观众跟随演唱的滚动字幕。

演员也会忘词,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有经验的乐队会帮助解决这一问题,有时连台下不熟悉的观众都察觉不到。像郭德纲这样的演员,完全不用担心忘词,虽然他也会忘,但他总有办法应对。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要总是争论不休。郭德纲已经放下了争议,我们也没有必要再对此争论。郭德纲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曲艺界取得了成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评剧界对郭德纲的包容和欣赏有目共睹,他在2008年与北京中国评剧院的王冠丽老师合作演出《打狗劝夫》时,同样受到了热烈欢迎。

我们可以对他人提出批评,但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对郭德纲进行无端的指责。他早已放下争议,我们也不应该一提到主流就感到厌恶,一提到非主流就瞧不起。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我们没有理由去贬低他人。

最后,评剧不应忘记自己的根本。评剧是贴近观众、接地气的艺术形式,它需要与时俱进,否则就不会有当初的火爆。我们不应故作姿态,高雅是昆曲的特质,评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评剧应该雅俗共赏、寓教于乐,让观众在欢笑中受到教育。我想,没有人会反感《打狗劝夫》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评剧,别忘了自己的喜剧成分,正如《杨三姐告状》虽然是悲剧,但演出时却喜气洋洋。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资讯